·关于2020年国庆节放假的通知   ·关于“中国保健师培训网”的公告   ·关于五十七期营养保健师学员领取证书的通知  

小儿偏食厌食症的常见病预防及治疗方法

时间:2014年01月02日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 【字体:

 中国保健协会成都翔宇35期营养保健师学员   张浩滨    
 
    厌食是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的一种疾病,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生,但以1—6岁小儿多见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,本病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,且以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。因而被认为是富裕社会儿童的主要摄食问题之一。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厌恶进食,偏食,拒食,无主动进食欲望,食量减少,多数患儿伴有活动较多,急躁或内向。本病延长日久,对儿童生长发育,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。俗话说:“好身体,好未来,健康强健的身体是孩子快乐成长,学习和生活的基础。”然而现代社会的问题儿童越来越多,偏食厌食的孩子比比皆是。科学饮食和均衡营养是人类健康的保障。对孩子来讲更显得特别重要。因为孩子正已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,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资较成人多。长期的偏食厌食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,造成免疫力降低,从而引起近视,肥胖,贫血,缺钙,维生素缺乏等多种疾病,还会影响孩子的心里发育,智力发育以及人格形成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,民族的未来,父母的希望。从饮食入手抓住健康的源头,保证孩子每天吸收充足的营养,促进孩子的健康发育,快乐成长,是每个家长的责任与义务。 
一、孩子为什么会偏食厌食
   年轻妈妈们在一起聊天时,主题永远是自己的孩子,吃饭问题又是其中的从头戏。吃饭的时候,孩子在前面跑,父母在后面追的画面。不是在电视中才有的情节,几乎每个家庭都上演过。研究表明,全世界偏食厌食的儿童高达50%,57%的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偏食厌食的毛病。而这些数字仍呈上升趋势。研究同时表明,城市儿童偏食厌食的比例高于农村儿童。
  偏食厌食现象是在儿童中普遍存在。如果家长处理不当,还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小儿厌食症。一般来说,引起厌食症的原因有两种:一种是病理性的。儿童患有各种慢性病疾病可能导致厌食症的发生。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,使胃肠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造成的。现在有许多父母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,不合理的喂养导致儿童偏食厌食。大多数表现在未及时添加辅食,强迫进食,贪吃零食,偏食等几个方面。专家调查发现,仅有17%的儿童是疾病造成的,83%的厌食都是喂养不当,食物结构不合理,饮食习惯不良所致。其中的儿童神经厌食大多由于家庭破裂,父母过分关注x形体和相貌,儿童对家长过分依赖,自身人格等原因造成。此外,天气因素,药物因素也是影响孩子食欲的一大原因,现将具体分析如下:
  1.疾病的困扰——孩子胃肠功能差,或者患有感冒,消化性溃疡,急慢性肝炎,慢性肠炎,腹泻,便秘,肠道寄生虫病,贫血等疾病会导致厌食的发生。由于饮食搭配不合理或盲目补充营养制剂而导致的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,也可能是造成孩子偏食厌食的原因,身体不舒服的孩子,胃口会比较差,自然没有食欲了,父母在生活中细心照顾孩子,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食欲不佳,食量减少,舌苔变厚,有口臭,面色苍白,大便不正常,精神不振等症状,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,以免延误治疗。
  2.用餐环境——众所周知,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,他们关注一件事物的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,要想孩子集中精神吃完一顿饭很困难,这就需要父母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。有些孩子喜欢一遍看电视,一边吃饭,有些孩子喜欢一边吃饭,一边看书,打游戏,还有些孩子在吃饭前玩游戏,玩得不亦乐乎,当他们被父母打断,被迫停止喜爱的活动时,看到饭菜自然不高兴,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跟父母唱反调,有意克制食欲,而是由于精神的作用使孩子从根本上切断了空腹与食欲的生理联系。有的父母把餐桌当做发泄,争吵的舞台,吃饭时气氛紧张压抑,有的父母喜欢在吃饭前或者吃饭时批评孩子,结果孩子带着一肚子气坐在餐桌前,整顿饭都让他感到不舒服,压抑,紧张。有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,下次再面对饭菜时,他就会拒绝食用,以此来避免不良的心理体验,久而久之,便养成了偏食厌食的毛病。
  3.逆反心理——孩子偏食厌食有时候是被父母逼出来的,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,当父母要他食用不喜欢的食物时,就会努力反抗,产生抗议父母的心理和行为,很多家庭行为存在偏差,年轻的父母更是性情浮躁,孩子吃饭时更像是打一场战争,孩子在前跑,父母在后追,最后气急败坏无计可施时,便选择硬塞,训斥,打骂等暴力行为,逼迫泪光闪闪,委屈万分的孩子把饭菜吃完,这种强迫方式的进食往往会降低孩子的食欲,影响消化,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和恐惧心理,反而增加孩子偏食厌食的可能性。
  4.贪恋零食——孩子对零食具有与生俱来的喜爱,吃起来没有节制,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,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予自己的孩子,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害了孩子,很多父母过于溺爱孩子,对孩子百依百顺,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,家里的冰箱堆满点心,饮料,糖果,巧克力等零食,孩子想吃就吃,大多数零食饱腹感很强,孩子的胃容量有限,多吃了零食之后自然就不想吃正餐,特别是饭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引起血糖升高,抑制中枢神经,孩子就不想再吃其他的东西了。还有很多孩子受到广告的影响,大量使用膨化食品,高脂肪高糖食品,这些食品营养价值不高,还可能导致孩子偏食厌食,父母应及时教育孩子以免影响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。
 5.饭菜乏味——孩子的味觉比成人更加密集,对味道比成人更加敏感,如果家里的饭菜味道太浓或是太淡,不合口味,他们就会本能的拒绝食用,孩子年龄虽小,触觉和视觉都很敏锐,如果妈妈端上来的饭菜总是黑乎乎,黏糊糊的,既不美观,又不好吃,就会大大降低他们的食欲,长期如此的孩子很可能出现偏食厌食的倾向,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,使很多父母整天忙于工作,给孩子准备的食物总是最简单,最省时的,家里的饭菜总是老样不变,吃腻了,孩子的好奇心很强,这样高重复率的饭菜,自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,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开始抗议,甚至偏食厌食。
  6.微量元素——微量元素缺乏也是导致儿童偏食厌食的原因之一,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参与50多种酶的代谢过程,对人体的能量代谢,蛋白质与核酶代谢以及内分泌激素代谢均有重要的重要,儿童体内缺乏锌元素会影响其骨髓的发育,肌肉的发育和智力的发育,引起消化功能的障碍,导致儿童出现味觉变差,食欲不振,厌食等症状,少数患儿还可能出现异食癖,口腔溃疡等病状,而且缺锌与偏食厌食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过程,偏食厌食进一步导致锌元素摄取不足,。如果孩子长期食欲不振,不好好吃饭,在排除了病理因素之后,父母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做相关检查,在医生的指导下,给予孩子正确的补充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。当然,除缺锌以外,缺乏维生素B时,肠蠕动减少,食欲也会降低,缺乏赖氨酸也会引起肌无力,肠蠕动减弱,造成食欲低下等。
  7.家长因素—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当父母对食物过分挑剔,平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偏食的,或不喜欢吃某种食物的语言和行为,,孩子就会模仿父母,也就跟着拒绝食用这种食物。
  8.食物过敏——由于生存环境受到污染,食物过敏物数量增加,如果孩子体内缺乏某种免疫因子,或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,很容易出现食物过敏症状,孩子就会害怕吃到这类的食物,所以父母要注意观察哪类食物对孩子对孩子过敏就不要食用,换成其他安全食物,以免造成过敏性厌食。
  9.运动睡眠——现在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,不可能更好的给孩子安排作息时间,如果经常晚睡早起,就会导致孩子睡眠不足,处于疲劳状态,也会导致厌食。另外父母不经常陪孩子做游戏,不带孩子出去运动,运动量不足的孩子能量消耗少,骨骼肌,平滑肌运动不足,胃蠕动减少,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,到吃饭时没有饥饿感,自然也会拒食。
二、如何纠正偏食厌食的习惯。
  儿童偏食厌食是让父母万分头痛又束手无策的普遍现象,在2-9岁的儿童较为突出,营养专家指出,儿童偏食厌食如果不及时纠正,营养的吸收无法做到全面均衡,任其发展会给儿童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带来许多危害,偏食高热量食物的儿童容易肥胖;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儿童容易便秘,锌,铅,铜,硒等微量元素缺乏,可能造成儿童视力障碍和近视;维生素A,VB,VC缺乏可能引起儿童皮肤病,酸性食物的过度摄取,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发育,导致其患儿童孤独症;严重的营养失衡还会影响的智力发育。此外,儿童偏食厌食也是造成贫血,软骨症,坏血病,免疫力低下,口角炎,多动症,手足抽搐,脾气暴躁,爱哭闹的原因之一。
改善用餐环境——⑴和孩子一起吃饭,要给予孩子吃饭正确的管教和指点,不能随意让孩子好吃的多吃,不好吃的动就不动。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孩子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,,自然也就能促进自己的食欲了。⑵帮助孩子集中精力吃饭,尽量不要让孩子吃饭时看电视,玩玩具,看书籍等,不能让其他事物转移孩子吃饭时的注意力。⑶创造和谐的氛围,父母可以要求孩子遵守用餐规矩,不能过分的指导和打骂孩子,不应过多的干涉孩子,父母在吃饭时更不能发生争吵,和谐,安静的用餐氛围可以减少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反抗心理,促进孩子的食欲。⑷还可以利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家做客,吃饭。孩子的竞争心理很强,看到别人吃也就跟着抢着吃。⑸利用老师的教育。在孩子的眼中,老师是值得信赖的人之一,是孩子世界的权威人物,老师要发挥教书育人春风化雨的作用,教导孩子养成卫生习惯,不偏食,不厌食的习惯,这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。⑹尽量少吃零食。⑺定时,定量,定地点用餐。⑻早睡早起,多加运动。⑼变换食物的多样化,如搭配菜色,配馅料,烹饪方式方法等。⑽补充营养元素。⑾迎合孩子的心理,吃饭前保持愉快的心情,奖惩结合增进食欲,故事游戏餐桌化,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。⑿适当的饥饿疗法。⒀调动动手的积极性,父母陪同孩子自己动手尝试买食材,做菜,备餐,开饭,收拾残局,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下参与劳动过程,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,会发出自豪感和成就感。就算孩子再讨厌的饭菜也会一扫而光。
三、让孩子无法拒绝的营养配餐。
孩子大多数脂肪,蛋白质高的食物却喜爱吃,对蔬菜水果颜色作怪,体验糟糕,味道不佳,咀嚼困难等因素,就会产生拒绝感,而蔬菜是无机盐的主要来源,富有多种维生素,膳食纤维大本营,儿童情绪稳定剂,见于这种情况,想要孩子爱上吃蔬菜,有以下几种方法:
1.告诉孩子蔬菜是很好吃的,不吃蔬菜会生病,两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,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。
2.以身作则。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过分挑剔,让孩子吃的蔬菜自己带头吃。
3.改变烹饪方法,选择孩子喜欢的凉拌,蒸,红烧等方法制作菜肴。
4.将蔬菜和水果一起打成汁,每天给孩子适量补充。
5.将蔬菜,肉和蛋合理搭配,做成包子,水饺,馄饨,馅饼等让孩子食用。
6.将蔬菜末做成各种形状,给予鼓励孩子,哪怕只是尝试性的吃了一小口。
例如:胡萝卜苹果汁,五彩拉面,红枣菠菜粥等等。
(举例:)胡萝卜100g,苹果100g,白糖8g.
制作方法:将胡萝卜洗净去须,苹果削皮,全部切成小丁备用。将胡萝卜丁,苹果丁倒入锅中,加适量水,煮大约20分钟,滤过胡萝卜丁,苹果丁,加入白糖调匀即可食用。
营养分析:胡萝卜含有丰富的VA和VC,苹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,多种维生素,钙,镁,磷,纤维素等营养物质,这款营品酸甜适度,很适合孩子的口味。
四。中医治疗法。
  中医认为,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脾胃两脏主司食物的受纳,消化,吸收和传输功能,脾胃健运则食欲正常,脾运胃纳功能失常则可见厌食,由于病因,病程,体质的差异,症候又有偏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和偏于脾胃气阴虚弱的差异,脾运功能失健者,常因饮食,喂养不当,或湿浊困脾,脾阴失于舒展,运化失职,胃纳因而不佳,偏虚者往往病程较长,或素体不足,脾气虚弱,运化无力,或胃阴亏损,濡润失职,以致不思进食。五谷为养,五畜为益,五果为助,五菜为充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,身体和性格的可塑性强,只要父母掌握科学的方法和营养健康知识,找出儿童的病因对症下药,理解儿童的心理,并且持之以恒,让儿童做到爱吃饭,想吃饭,拥有健康的身心也并非难事。
治疗方案:
  辩证论治:中医学根据本病临床表现,分为脾运失健,脾胃气虚,胃阴不足等型。其共同点为脾失健运,脾运失健,食欲不振,甚至厌恶进食,食少无味,多食或强迫进食,可致腔腹胀满,形体略瘦,面色少华,精神尚好,舍苔薄白或薄腻,治宜调脾助运,方用曲支枳术丸加减。
脾胃气虚:食欲不振,少食懒言,面色萎黄,精神萎靡,大便溏薄,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,舌淡苔薄,治宜健脾益气,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。
胃阴不足:不欲进食,口干舌燥,食少饮多,面色失华,皮肤失润,大便偏干,舌红少津,苔少或花剥,肠细数,治宜益胃养阴,方用养胃增液汤加减。
处方专药:国内治疗本病方法很多,其中以运脾,复方内服应用较多,如脾失健症以燥湿,理气,消食为主,药用以苍术,佩兰,陈皮,鸡内金焦山楂等药物,经加工制成儿宝颗粒,每剂10g,每日3次,1个月1疗程,对于脾气虚弱的患儿,予以补运兼施法,药用健脾益气的党参,茯苓,以助运的陈皮,神曲等,加工制成健儿康糖浆,每剂10ml,每日3次,1个月1疗程,近20年临床研究表明,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明显增进患儿食欲,促进摄食,并可促进患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,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。
外治疗法:
  1.推拿捏脊疗法,推拿师通过手法的刺激,促进脾胃,大小肠等脏腑的经气运行,达到疏通经络,调畅气机,增加肠胃蠕动作用,其中捏脊手法,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似能刺激脊神经根,使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恢复协调,促进肠胃血液,淋巴循环,改善消化系统功能,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。(1)补脾经:操作者以左手握住患儿的手,同时用拇,示二指捏住小儿拇指,使之微屈,再用右手拇指在患儿拇指螺纹面处推100-300次。(2)揉足三里:操作者用拇指在足三里穴处揉1-3分钟。(3)揉中脘:操作者用拇指在中脘穴揉1-3分钟等等,方法很多,每日1次,连续5-7天为1疗程。
  2.耳穴贴压疗法:耳穴贴压是在针灸理论指导下,选择若干穴位,采用压方法刺激耳穴达到治疗目的,此法具有无痛,操作简便,无不良反应,感染几率少等优点,一般选脾,胃,小肠为主穴,贴压五不留行籽,用胶布固定后,每日自行按压数次。
  3.敷贴疗法:选择脐(神阙穴)内连十二经脉,五脏六腑,外络四肢百骸,起到调节气血和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,通常选用芳香悦脾,理气开胃的药物,如丁香,苍术,砂仁,木香,陈皮,鸡内金等。通过药物的持续刺激作用,达到疏通经脉,调和脾胃,促进食欲的效果。
  4.针灸疗法:方法很多,有针刺法刺四缝穴,脾俞,胃俞等,灸法,灸胃俞,中脘,足三里等,穴位注射足三里等,根据患儿病情和接受程度酌情选用。
西医疗法:
   主要调节饮食结构,纠正不良饮食习惯,创造良好进食环境等,如纠正父母饮食结构上的错误观念和担心子女食量不足的心理状态,即非高蛋白,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食物的比例,少吃或不吃零食,培养儿童有规律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。
对症治疗:促进胃蠕动和消化酶的分泌,多潘立酮0.3mg/kg/次,每日三次,普瑞博思0.3-0.5mg/kg/日,分三次服用,均为饭前15-30分钟服用,疗程2周,胃蛋白酶合剂,小于两岁患儿2.5ml/次,大于两岁患儿3-5ml/次,每日3次,补充微量元素:葡萄酸锌1-2mg/kg/日,分2-3次服,4周为1疗程。
(作者:佚名 编辑:营养保健师培训网)
文章热词: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儿童要不要排铅?

网友评论
营养师培训视频介绍